3773考试网
 3773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江苏中考 - 南京中考 - 正文

南京市第一中学2014中考招生政策访谈

来源:扬子晚报 2014-4-24 7:30:31

南京市第一中学:
崇科学之理 颂明德之文
 
黄侃 杨甜子 王璟
 
 
 
 
    强化班学生在做实验。

    学生在宝马基地体验钣金技术。

    望星会在活动。

    “迎青奥 祝申遗”

    慈善行走活动。

    高一AP班学生与威州州长丹尼斯交谈。

    参加OM社比赛同学合影。
 
 
 

    执着“求真”,凡事“笃行”,在南京市第一中学,厚重的历史岁月和现代化公民教育得到了完美结合。伴着“好学向上,活泼团结”的纯朴校风,这里先后走出了饶子和等23名两院院士,以及众多艺术家、世界冠军和各行各业的人才精英。一中人有着质朴、包容的秉性,也有着创新、创造的拼劲,“要用功,进一中;进一中,能成功”,在“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素养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指引下,一中人寻求生活与教育的和谐相得,产生思想,激活梦想,引领莘莘学子迈入梦想的殿堂。  

    成绩斐然

    2013年全市高考“三巨头”

    崇文班小高考堪称南京“4A第一班”

    记者了解到,南京一中多年来注重课程建设,本着科学高效的原则向课堂教学要质量,高考本科达线率一直稳居全市前三,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优秀学生。在2013年高考中,南京一中在参加高考的人数中,二本以上达线人数为506人,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全市达线超过500人的“三巨头”,在同层次学校中推进率为第一。此外,被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提前录取的学生有49人,共计555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校首届“崇文班”高考取得开门红,一本达线率为98%,二本达线率为100%。

    在不久前结果出炉的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中,南京一中高二年级全体同学再创佳绩,4A人数达111人,4A率跃居南京市第二;人均加分2.9分,位居南京市第三,人均加分较上届增加26%,崇文班(高二11班)4A人数47人,人均加分4.7分,成为名副其实的南京市“4A第一班”。高二崇文班班长范旸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同学们就无法高效复习,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在小高考之前,班里多了一项新的课程——‘晚读课’,每天晚自习之前的时间,同学们统统用来回归教材,‘读’政治课本、生物课本。”“晚读课”正是南京一中“4A第一班”的成功秘诀,“想要获得4A,不仅要会解难题,选择题、判断题都不能出错,细节将直接影响最终结果,晚读课就是用来让我们‘捡漏’弥补知识点掌握的空缺的。”

    课程创新

    开设大学先修课程

    到南京五所大学及国外大学可免修学分

    “一个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先修课程的实施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化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尤小平校长告诉记者,大学先修课程说白了就是大学课程提前开到高中里。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后将可减免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南京一中大学先修课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依托南师大率先开设了三门课程,分别是陈真教授开设的《西方伦理思想漫谈》、汤国安教授开设的《地理信息与人类生活》、徐克谦教授开设《先秦诸子精华》,这三门课学生习得的学分将得到南师大、南大等5所大学认可;第二类是AP课程,由南京一中AP课程罗伯特老师开设《英文辩论技巧》和南京一中AP课程西林安娜老师开设《经济学》,学分也将被国外大学认可。

    “大学先修课程与传统中学课程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它更多的是讨论、实验、论文、阅读原典文献,是学习大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尤小平校长说,国外经验证明,大学在中学开设先修课程可以较好地解决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脱钩的问题。“一中的先修课程不是只针对崇文班的学生,对其他感兴趣的学生同样开放。先修课程根据安排,课堂教学的同时,提供网络自主学习,由高校聘任的授课教授在周四的下午选修课上对学生辅导。先修课程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选,目的是为了给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的选择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孩子能够开拓视野、提高眼见。从长远来看,先修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综合的发展将起到深远的促进作用。”

    特色班级

    崇文班:将率先试点“初中校长推荐制”

    “崇科学之理,颂明德之文。这里是我们成长的土壤”是一中2010届崇文班全体学生对自己所处的这片教育试验田的高度概括和认可。整合高校资源创设的“崇文班”是南京市首个参与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班,其宗旨是通过中学与大学在教学、科研、实践的紧密联系和有机衔接,探索与高校合作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全新育人模式。中科院饶子和院士担任“崇文班”名誉班主任,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师大等高等院校的院士、大家为“崇文班”学生制定培养计划,一批优秀的大学教授、专家参与到“崇文班”教育教学中来。目前“崇文班”还开设雅思教程、理科思维教程、奥数辅导等课程及讲座。“‘崇文班’采用高校导师制方式,大胆进行课程创新……学校从多方面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挖掘学生潜力,给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对培养创新后备人才,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崇德对该班高度评价。2013届首届“崇文班”高考取得开门红,一本达线率为98%,二本达线率为100%。

    今年,南京一中将率先大胆试点初中校长推荐制,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南京市第三初级中学、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南京一中初中部、南京民办实验学校(一中分校)、南京求真中学以及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等八所初中的校长将具有推荐一名优秀学生直接进入南京一中崇文班的资格。“我们将率先试点初中校长推荐制,目的是从初中开始,就培养适合崇文班办学精神的优秀学生!”南京一中校长尤小平告诉记者,初中校长实名推荐是南京一中的一种新的尝试,旨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新的探索。“南京一中首先开设崇文班,是率先在新高一学生中进行这类教学的探索,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道路不是某一阶段的过程,而是很长的一个过程,我们希望能在更早的阶段就进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储备。”

    强化班:

    一流大学的人才输送基地

    学校自2004年开办强化班,强化班的宗旨是为国内外一流大学输送可持续发展的优秀生源。其课程设置,课程进度、广度、深度高于平行班,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个性特长。全市统测数据显示,学校各年级理科实验班的各科成绩在全市均处于领先位置。本科上线率100%,其中一本上线率95%以上,培养了南京市高考状元余仕英、孙霓;胡易知等一批学生被北大、清华等一流高等学府录取;每年均有一大批学生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竞赛全国一等奖或省一、二等奖。2013年,强化班陈竞嘉、赵天远两位同学在南大强化班综合测试中名列前茅,被南大强化班提前录取。

    AP班:

    直通美国一流大学

    一中AP班是我省唯一一所由本校独立承办的国际课程班(没有中介),任教AP班的所有数、理、化、生以及英语教师均为本校在职骨干教师,既有高考经验,又赴美参加美国高中课程培训,研修AP课程教学,均获得AP教师资格证书。在AP班任教的外籍教师来自美国和英国,师资队伍稳定,均有教师资格证书和外国专家证。外教专业知识精良、敬业爱岗、认真负责、教学水平高、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AP班课程设置理念先进,文理兼顾,在保持中国学生理科优势的基础上,引进美国人文学科,与国际接轨。多课程选择保证学生个性需求得到发展,“导师组”中的指导老师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升学指导。英语语言教学和标准考试教学的结合节省了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

    学生眼中的一中

    王绮雯(高二崇文班学生);学校设有传媒社、动漫社、合唱社、话剧社等特色社团。各社团在校内外导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就是学校辩论队的成员,在4月份举办的2014五四青年辩论赛中,我校辩论队过关斩将,闯入了比赛八强。辩论不仅是考验临场适应能力,还是学生素质、知识积累的一个综合考量。作为崇文班的学生,一中辩论队的成员,我十分自豪。

    芮嘉伟(高二崇文班学生):小高考之前,我有了拍摄微电影的想法,记录下同学们准备小高考的奋斗历程。每天晚上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我都会给自己留一段写剧本的时间。尽管拍摄微电影的器材只是三台单反,但通过同学们的配合,拍摄周期为两个星期的微电影《Dreamer》还是顺利杀青,目前已经开始进入了后期剪辑的阶段。这是南京一中的首部学生原创微电影,这段在小高考前后筹备、创作和拍摄的过程会是我在一中校园生活里最为深刻的回忆。当然,我的学习成绩也一点没落下,我们“4A第一班”的47个4A里,也有我的贡献哦。

    通讯员  黄侃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王璟

    招生连线

    五月一日上午南京一中举行中招咨询会,9:00在崇文楼报告厅尤小平校长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及优录政策,热诚欢迎广大初三学生和家长前来参加。

    咨询电话:025-68187266

    68187299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

    8∶00~11∶30 13∶30~17∶00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